
咨詢熱線:
15306360531
郵箱:185945738@qq.com
地址:山東濰坊高新區光電路155號光電產業加速器
土壤團粒結構分析是評估土壤肥力、抗侵蝕能力及生態功能的核心技術手段。干篩法與濕篩法作為兩種主流篩分方法,在應用場景、操作流程及數據解讀上存在顯著差異。以下結合國家標準及山東萊恩德LD-TL100土壤團粒結構分析儀的技術特性,詳細解析其適用性與操作要點:
一、干篩法與濕篩法的定義與適用場景
干篩法(Dry Sieving):在干燥條件下通過機械振動分離土壤團聚體,反映土壤在自然干燥狀態下的機械穩定性。
適用場景:
短期或季節性微生物動態研究(如耕作措施對土壤結構的即時影響);
干旱/半干旱地區土壤團聚體分布分析;
評估土壤抗機械壓實能力。
濕篩法(Wet Sieving):將土壤浸泡后模擬降雨或灌溉條件,通過水流沖刷分離團聚體,評估水穩性團聚體比例。
適用場景:
長期生態過程研究(如碳循環、土壤抗侵蝕性);
水田或濕潤地區土壤結構分析;
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穩定性研究。

二、萊恩德LD-TL100土壤團粒分析儀通過模塊化設計,兼容干篩法與濕篩法的核心需求,其技術優勢如下:
雙模式篩分系統
干篩模式:支持風干土樣直接篩分,振動頻率0-56次/分鐘可調,振幅50mm,可處理5mm至0.25mm孔徑的6組篩網。
濕篩模式:標配恒溫控制模塊(25℃±0.5℃),配備4組獨立水槽,可模擬自然降水條件,振蕩頻率達30次/分鐘,滿足長時間水穩性分析需求。
智能化操作與數據管理
一鍵式流程:7英寸觸摸屏集成參數設置、定時啟停、自動報警功能,減少人為操作誤差。
數據追溯:檢測結果可存儲并打印,支持對接省級農業質檢平臺,符合《土壤普查技術規程》數字化要求。
場景化擴展能力
林業與農業雙標準:篩網直徑覆蓋100mm(林業標準)與200mm(農業標準),適配LY/T 1227-1999與NY/T 1121.19-2008。
定制化篩網:可選配10mm、7mm等特殊孔徑,滿足退化土壤修復項目的多樣化需求。
干篩法與濕篩法各有側重,需根據研究目標與土壤特性靈活選擇。山東萊恩德LD-TL100通過雙模式兼容性、智能化操作及多標準適配性,成為兼顧科研精度與農業推廣需求的優選設備。